去故宫游玩的游客都会去目睹太和殿的尊容,“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一处建筑。金銮殿南面的正门,叫做“太和门”。南向、九间三门、重檐、崇基、石栏、前后各有三出台阶,前面有两个铜狮,往南就是与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相呼应的"内金水桥”。
去故宫游玩的游客都会去目睹太和殿的尊容,“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一处建筑。金銮殿南面的正门,叫做“太和门”。南向、九间三门、重檐、崇基、石栏、前后各有三出台阶,前面有两个铜狮,往南就是与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相呼应的"内金水桥”。
太和门左右各有一门,左边的叫"昭德”,右边的叫“贞度",各为三间。左右之门的廊屋,各有三十二间,是守卫“三大殿”的武士们住宿的地方。
太和门作为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是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宫门。乾清门是紫禁城后半部内廷的正门,是清代极为重要的政务场所。这两处虽然都叫“门”,其实都是开阔敞亮的殿堂,是明清两代“御门听政”的重要场所。
厅东南角大红柱旁的地面上,厚厚的“金砖”有明显被脚磨出来的凹痕。不知道是走路踏出来的,还是侍卫值守,长期站立留下来的。想想几百年前,每天天刚蒙蒙亮,文武百官就得早早赶到这里上早朝,也挺辛苦的。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工作的地方,有一天会成为一道世人瞩目的风景。
太和门是紫禁城里规格最高的一个门,也是比较有传奇色彩的一个门。光绪帝十五年(1889年),19岁的光绪帝大婚。就在举国上下都在为皇帝的婚礼做各种准备的时候,紫禁城失火,烧毁了太和殿,离皇帝大婚的日子只有42天。
那时候的规矩,皇帝大婚,皇后的花轿必须经由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的中门抬进宫。如今少了一个门,这么短时间重建一座面阔9间、进深4间的宏伟宫门根本就不可能,朝廷上上下下的人乱作一团。
关键时候慈禧想出一个好主意,她下令找来北京棚匠扎彩工,用竹竿、彩纸、绸缎,搭建成一座纸糊的太和门,供大婚时使用。
其实这种纸糊的房子,在民间是给死人搭建用于焚烧的,但是婚期迫在眉睫,又不能修改日期,就只能这样凑活。好在工匠手技术高超,纸糊的太和门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内廷外的人根本看不出来。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英国为大清帝国皇帝大婚送的礼物是一座自鸣钟。这份礼物在当时是很时尚的奢侈品, 但是在中国结婚送钟,被认为不吉利,因谐音是“送终”。
这场婚结得不圆满,他们婚后的感情生活也真是不尽人意。两人无子嗣,光绪帝也年纪轻轻地早早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