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攻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游戏攻略

墓碑遗像有什么说法(农村墓碑上有故)

时间:2023-05-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游戏攻略

乡村邻居交谈故,在老人去世方面的使用,一般用于书面用语,口语中很少使用。因此,不论因何种原因亡故,只要是在墓前立碑,皆可以使用这个字,不受民俗方面的任何制约。母亲承担和完成了相夫教子,并以德仪影响和教育子女,对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条件之一,父母去世时长辈健在,可以用“显”字。旧时代,有的地方用“显”字,代表去世老人生前德高望重,并且为家族或者地方作出一定贡献,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在农村,人们不仅常在墓碑上看到镌刻了“故、显、考、妣”等字,在立有牌位的地方,比如灵堂、宗祠、祖庙等,也同样可以看到这几个的字,另外,在祭祖文本中,也常出现这几个字。

清代古碑

这是为纪念去世亲人,通常采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书写文本格式。如果我们平时留心传统民俗文化,还可以在农村民俗应用文(民间礼仪类)书籍中也能够查到。

过去农村,民间对“故”和“显”这两个字的使用,在碑文和牌位的用法上是很有讲究的,也是有一定区别的。至于“考”和“妣”两字,在碑文和牌位上,“考”是已故的父亲,“妣”是已故的母亲。

前面两字与后面两字组合在一起,在民间有不同的民俗和说法。主要有两大类组合形式:一是“故考、妣”和“显考、妣”,此为父母合葬墓碑,为共立一块碑。二是“故考”、“故妣”、“显考”、“显妣”,此为父母不葬在一起的墓碑,要分别立碑。

1、“故”字的用法

故,其他方面的义项,这里就不多说,仅从墓碑和牌位的用法上来说,就是人已经死亡的意思。比如,病故,就是因病死亡;父母早故,就是父母在儿女年纪还小的时候就死亡了。

明末清初古碑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民间对去世之人,不论是书面用语,还是口头用语,非常忌讳直白地说“死”这个字,一般采用一种比较隐晦的说辞,既是表示对亡者的尊重,也是对亡者亲属的尊重,更是因人们对死亡畏惧的心理而形成的民俗禁忌。

比如,在农村,老人去世后,不能直白地说老人死了,尤其不能当着去世的老人亲属的面如此说。不然,就会被视为不懂礼数,也会让亲属感情上难以接受,心里当然就不高兴,有时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一般要委婉地说“老了”、“去了”、“走了”等。还有的地方甚至用“拆门板了”、“打锣了”、“放大炮了”等来代替。这些事情都是过去农村丧事的一些做法,比如,农村习俗,老人去世后,要拆下一扇门板用来作停尸床,有的地方要鸣放大炮或敲锣、敲钟向村里传信。而对去世一段时间的父母,也不是说“死去的父母”,而是要说“老去的父母”、“去了的父母”、“先父先母”等,尽量避免用“死”字。

乡村邻居交谈

故,在老人去世方面的使用,一般用于书面用语,口语中很少使用。比如墓碑、牌位等就是如此。实际上,在农村使用得比较频繁的,就是农村祭祖时的“包袱”(有的地方又称包封)。

“包袱”类似于信封,只是传统“包袱”多为正方形,信封为长方形,用于后人给亡故之人寄冥币。过去的“包袱”都是自已动年制作的。现在农村店铺有卖,一般制作成了信封形状。

“包袱”的书写格式,类似于古代信封的书写。“包袱”的一面有收“包”人,也有寄“包”人,只是不用写收“包”人的地址。收包人就是亡故的亲人和祖先,寄“包”人就是亡故之人的后代。“包袱”的另一面正中间,写着一个“封”字,这也是一些地方把“包袱”称为“包封”的原因。

“包袱”书写时,通常在收“包”人的名字前写一个“故”字。比如,有的地方的书写格式为:“故祖父×××老大人收用”,如果是祖母,则是“故祖母×府(门)×氏××老孺人收用”。不过,不同地方书写的格式有一定差异,一般在“故”字后面,称呼前面表示尊重的字,但是,前面的“故”字格式大多数地方是相同的。

农村包袱格式之一

在农村,“故”字前缀于后人对先人称呼(比如考、妣)、名字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主要是“故”在墓碑和牌位的使用中,是一个中性词,不带任何感情方面的色彩,既不褒扬,也不贬低,更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低之分。

因此,不论因何种原因亡故,只要是在墓前立碑,皆可以使用这个字,不受民俗方面的任何制约。

当然,在墓碑和牌位上,也有不用“故”字的,而是用“先”字。在民俗中,墓碑和牌位用“先”字含褒义。“先”字的意思也是“已亡”。按照民俗说法,“先”是“死亡”的隐讳称呼,“先”通常在民俗中被视为“敬词”,仅次于“显”字,是对亡故之人的尊敬称呼。也就是因为如此,在农村,“先”字在墓碑和牌位上的使用,往往要多于“故”字。

现在,有一些人为父母立碑时,碑文上既不用“故”字,也不用“先”字,而是用“严父”和“慈母”。从民俗角度来说,“严父”和“慈母”是对父母在世时的敬称,按照旧时农村的规矩,这种称呼是不能用在墓位和牌位上的。

祭祖

当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讲究这些老规矩了,不在乎碑文的传统格式,而注重碑文的内容,在格式的使用方面也就比较随意了,使用的人多了,其他人也跟着效仿。

2、“显”字的用法

碑文上,能不能用“显”字,如何用“显”字,现在的一些资料解释,距农村传统民俗越来越远,主要原因是一些人远离农村民俗,不是用田野中的民俗说话,而是靠用各种资料说法,又没有到实践中去印证,因此,就有了各种脱离农村实际的解释。

比如,有的资料中这样说,只要父亲完成了事业(功业),对子女长成尽到了责任和义务。母亲承担和完成了相夫教子,并以德仪影响和教育子女,对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样就在百年之后,子女就可以在碑上,父亲用“显考”,母亲用“显妣”。

按照这种说法,在农村,大多数旧时代的墓碑上,都应该镌刻“显妣”、“显考”,可事实却恰好相反,农村这种旧墓碑(不包括近几十年来)只是少数。对旧时的传统农村父母来说,他们绝大多数都完成了事业(事业有大有小),也把子女尽心尽力地抚养大,对子女来说贡献都是巨大的。那为什么农村在父母百年后,没有普遍使用“显妣”、“显考”呢?这就说明,“显”字的使用,是有一定讲究的。

牌位

“显”,在我国古代,初时是对父亲的美称,例如,三国时期曹植《责躬诗》中有“于穆显考,时惟武皇。”到后来,人们也推及到母亲,于是,就有了“显考”和“显妣”这种对已故父母的特殊称呼,是古代儿女对父母的一种美称。到后来,人们进一步延引到先祖,在先祖的墓碑和牌位上也使用“显”字。

过去,农村传统习俗,“显”字并不是想用就可以随便使用,在民俗上是有一定讲究的,同时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条件之一,父母去世时长辈健在,可以用“显”字。这里的长辈,指的是嫡亲长辈,也就是父亲的父母、岳父母,以及以上的嫡长辈,比如祖父祖母。倘若长辈健在,使用“显”字,就是对长辈的不敬,一般碑上只能写“先”或“故”。前面讲过,“先”也是对去世父母的敬称。

还有一些地方风俗,只要父母还健在,连碑都不能立,要立碑也要等到父母长辈百年之后,就更不要说在碑上写“显”字了。

清代古碑

条件之二,父母两人皆不在世了,可以用“显”字。有的地方,父母其中有一人去世,另一人还健在,也有立碑的,碑上只能刻“先”字,不用“显”字。而有一些地方习俗,父母一方尚在,已故的不能立碑,有的地方认为不吉利,有的地方则是为以后父母合葬,合立一座碑,预留空间。

条件之三,去世父母有子孙子,可以用“显”字。旧时农村的说法,老人去世时,如果是做了爷爷奶奶,才算是有福之人,也才算是老人的“全福”。因此,父母去世时,如果做了爷爷奶奶,就可以用“显”,否则不能用,通常用“先”字。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旧时代,有的地方用“显”字,代表去世老人生前德高望重,并且为家族或者地方作出一定贡献,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一位老人去世后,丧事期间,其牌位能不能用“显”字,不是儿女说了算,而是要社会公认(通常是村里人公认)。也就是说儿子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要由别人提出来,经公议后确定。否则,就会遭人非议。既然牌位上能写“显”字,老人下葬后,所立之碑也就可以用“显”字了。因此,一些地方把有资格使用“显”字,视为老人身后的一种荣誉。

古村

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些老人去世下葬后,其子孙并没有给他们立碑,或者立了碑,但没有用“显”字。数代之后,甚至十代以后,老人的后代为他们立碑,或者已立碑的又重新立碑。这种碑文上用“显”字,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农村是比较多的。这就与民间修谱一样,后人赞美祖先历史,也是常有的事,外人不好插嘴。

现在的农村,时代变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思想早已破除了。给自己父母或祖先立碑,是个人或家庭的行为,立碑时,“显”字可以随便使用,不会有人较真,也不会有人非议。稍懂这种老规矩的人见了,也就一笑了之。

3、“考”和“妣”的意思

现在的牌位和碑文上的“考”,指已故的父亲,“妣”,指已故的母亲。

我国古代,初时“考妣”指父母。那时的“考妣”就如同现在“父母”这个词一样,还没有生前之称谓和亡故之称谓的区别。我国古代第一部词典《尔雅·释亲》对“考”和“妣”的注解是:“父曰考,母曰妣。”

爷爷和孙子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也随之进步,汉语言语的语言库不断得到丰富。“考”和“妣”虽然词义上没有变化,但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从泛指父母缩小为专指已故的父母。

《礼记·曲礼下》对“考”和“妣”的解释,与《尔雅·释亲》的注解就有很大的区别了。《礼记·曲礼下》对“考”和“妣”的解释原文是这样的:“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此种释义一直沿用至今。

“考”和“妣”,又分别组词为“祖考”和“祖妣”。“祖考”,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已故的祖父。二是指祖先(封建男权思想以父系为主)。三是泛指祖父祖母之辈。“祖妣”,通常两层含义,一是男女祖先。二是已故的祖母。

今天,“考妣”这个词,除了在成语“如丧考妣”(出自《尚书·舜典》,有学者认为,“考妣”有死去父母的意思,是从此书开始的。也算是一说吧)使用外,一般出现得不多。只是在农村传统的牌位,和墓碑上面出现得比较多。

乡村父子

现在虽然还有一部分农村人仍然坚守这种传统文化遗存,但是,如今的农村也有一些新式葬礼的牌位和墓碑上,“考妣”这两个字用得越来越少了,很多年轻人已改用“父母”两个字。时代不同了,一些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推荐阅读
  • 现在做什么行业最赚钱(选择工作的技巧)

    现在做什么行业最赚钱自媒体今很多早期做自媒体的人都赚的盆满钵满,多则日赚几十万,少则日赚几百元,并且赚的很舒服,每天早上起床写一篇文章,剩余的时间就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要有多潇洒,就有多潇洒。于是乎,又有一批人,一窝蜂的扎进了自媒体堆里,有意思的是,后来进入的人也都赚到了钱。

  • 雷丁电动汽车好卖吗(品牌不行营销不行)

    近日,作为雷丁旗下的第三代车型,雷丁i9正式上市,续航里程达400km,补贴后售价为11.58万元,新车定位小型SUV。而且国家也明确规定,低于3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进行补贴,所以说雷丁汽车i3已经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i5的续航里程为255公里,也是没有达到300公里,也就是说雷丁汽车i3和i5两款产品,都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补贴要求,而且外观设计也明显落后,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雷丁汽车难让消费者为此买单。

  • 香蕉和苹果一起煮水的功效(苹果和香蕉煮着吃有什么好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苹果和香蕉煮着吃,除了有上述的补充营养、提供能量、抗氧化作用外,还有很好的食疗止泻作用。因为煮熟的苹果香蕉泥中含有大量有机酸如鞣酸、凝酸等成分,具有很好的收敛作用,并且其中的果胶、纤维素有吸收细菌、毒素和肠道内过多水分的作用,能够达到止泻的作用。

  • 苜蓿如何长期保鲜存放 苜蓿储存保鲜的窍门

    1、新鲜的苜蓿放在低温环境中冷藏保存能保存较长时间,不过把苜蓿冷藏保存时,要保留它的原生态在田间,把它采集以后回家直接放入到塑料袋中,把它的口扎紧放入冰箱冷藏室,这样能让它保存较长时间,如果把它清洗以后再放入冷藏室,就会缩短它的保质期。

  • 陪伴多年的猫咪要死去啦(日本一猫咪竟连续3年独自乘地铁回家)

    在日本就有一只这么奇特的猫咪,它现已接连3年单独搭乘固定道路,往复于“西武—池袋站”之间。这只喵常常被乘客目睹趴在座椅上,周围并没有主人带着它。不知是不是在外面惹下的风流债~~事实上,在日本,常常有猫咪会自己搭地铁外出玩耍。当然,有时候单个喵逃票会被工作人员抓包的。有实验证实,猫咪如果离家的间隔在半径12公里左右的话,一般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如果间隔超越这个规模,猫咪就可能就会迷路。

  • 俄罗斯最诡异的石像(世界上百大未解之谜)

    以及震惊世人的苏美尔文明之前的人真的能活到上千岁吗?等等的这些都让我们感到疑惑,并且至今无人知道真相,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俄罗斯最诡异的石像?还有古代是否有如三海经传说之类的鲛人吗?在讲之前,我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多少人知道圆明园迷宫的?大家当初在圆明园迷宫里行走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 如何在电脑上找到hosts文件(计算机中的重要文件hosts)

    hosts是系统文件,配置了IP地址和域名的映射关系。hosts文件的格式如下:IP地址主机名/域名主机别名一行中有三部分内容,其中主机别名不是必须的,一行中每部分之间用空格分隔。127.0.0.1屏蔽的网站0.0.0.0屏蔽的网站双机互连当两台主机只是双机互连时,这时两台主机都需要设置自己的ip,同时在对方的hosts文件里加入自己的ip和主机名。

  • 鲍鱼壳上杂质怎么处理(鲍鱼的处理方法介绍)

    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鲍鱼壳上杂质怎么处理鲍鱼壳上杂质想要彻底清洗干净可以在锅里烧些热水,水开以后加里一些面碱,然后倒出把鲍鱼壳放里浸泡两个小时,这样就可以轻松除掉表面的杂质了。干鲍鱼的处理方法:将鲍鱼泡于冷水中48小时,不时换水。取出后用沸水泡一晚,让其自然舒展,回复原状。将干鲍四周刷洗干净,底去沙。

  • 喵星人和汪星人是什么意思(喵星人和汪星人的各自解释)

    喵星人和汪星人是什么意思喵星人,网络语言,假想猫咪是从遥远外太空来的,喵星人是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因为很萌的外表而获得人类的信任,成为少数与人类平等交往的朋友。喵星人与汪星人不同,喵星人是自我驯化的动物。汪星人最初能够适应人类生活是因为它们的社会行为在许多方面正好与人类相匹配。喵星人大多活跃在夜间,它们的捕猎行为促使它们与人类环境相接触,而它们守护领土的强烈本能又驱使它们不断出现在相同的地方。

  • 乡下人家第一自然段怎么批注(乡下人家第一段怎么学)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乡下人家第一自然段怎么批注第一自然段可以这样批注: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